F1世界锦标赛

在F1中,轮胎有多重要

主頁 赛事运动 F1世界锦标赛 在F1中,轮胎有多重要

“轮胎是赛车和赛道表面之间唯一的接触点”这一表述适用于所有驾驶环境,包括民用道路及赛道上,但在赛车运动中,赛车总处于极限状态,这就变成了一句口头禅。在一级方程式(F1)中,单座赛车的速度可以轻松超过300公里/时,也会在进弯时具有极高的速度,承受惊人的G力。在这些情况下,赛车必须时刻保持贴于沥青路面,这绝不是只凭运气就能完成的任务。此外,轮胎也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,因为每支车队都会仔细计划如何适配轮胎,使用多少圈数以及最理想的换胎时间,同时也要考量对手的战术选择。这篇文章将介绍F1中轮胎使用的基本规则。

倍耐力的F1轮胎

倍耐力的F1轮胎系列包含两种类型。P Zero轮胎,用于干地沥青的光头胎,有五种不同的配方。还有Cinturato轮胎,有两款,Cinturato绿色湿地胎,适用于略微湿滑的赛道,以及Cinturato蓝色全雨胎,适用于大雨场景。P Zero轮胎和Cinturato轮胎都会出现在每站大奖赛的现场。

五款干地光头胎,被定义为C1、C2、C3、C4和C5,代表着五种不同配方,最硬配方的是C1,最软配方的是C5。不是所有五款配方轮胎都会带到每站比赛现场,每个比赛周末使用的是“提名组合”。选定的三款配方,分别是每站比赛的P Zero白色硬胎、P Zero黄色中性胎和P Zero红色软胎。基于每条赛道的不同特性和布局,每次选定三款配方作为提名组合。

轮胎规则

在每站大奖赛的可用轮胎中,由每支车队自主选择,哪款轮胎适用于自由练习,哪些用于排位赛,以及哪些轮胎用于正赛,但使用也有一些规则。以下就是每个比赛周末主要的轮胎使用规则:

在一整个比赛周末中,每位车手至多可以使用到13套干地光头胎(两套硬胎、三套中性胎和八套软胎),4套湿地胎和3套全雨胎。如果是有冲刺赛制的比赛周末,可用的干胎数量会减到12套(两套硬胎、四套中性胎和六套软胎)。

每位车手必须为Q3(排位赛第三节)保留一套当站最软配方轮胎。进入到排位赛前十的车手们,需要在排位赛后归还这套轮胎,而其他车手则可以保留这套轮胎用于正赛。这样,在后半段起步的车手们会有额外一套新软胎。

前十名起步车手必须使用Q2做出最快单圈进入Q3的那套轮胎作为起步轮胎,这条规则从2022赛季开始已被废除。

每位车手须在第一次自由练习(FP1)之后归还两套轮胎,第二次自由练习和第三次自由练习之后,也都须各归还两套轮胎。因此排位赛和正赛,每人总计七套轮胎可用。

当正赛是干地赛道,所有车手必须在赛中使用到至少两种不同配方轮胎,因此有至少一次进站。

有冲刺赛的比赛周末,即周六有一场短里程的比赛时,在周五的排位赛中车手们将只能使用软胎,而在冲刺赛中,车手们可以自选起步轮胎,没有强制进站。冲刺赛结束时,每位车手必须归还其使用里程最多的那套轮胎。

开赛之前

每节赛道时间之前,车队必须非常仔细地准备轮胎。每个人都希望驶上赛道时轮胎处于最佳状态。根据规则,最重要的是安全性,因此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参数:胎压、外倾角和电热保温毯的温度。

轮胎胎压

胎压是一个关键因素。胎压越低,即轮胎充气越少,其与沥青的接触面积就越大,从而有利于获得抓地力。然而,这样的话,赛车面临没有得到足够支撑的风险更大,并且可能因底盘过低刮擦赛道而损坏。此外,胎压不足的轮胎更容易受到可使其变形的应力性损伤。因此,每位车手可以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和驾驶风格调整轮胎胎压,但倍耐力设定了所有车队必须遵守的初始最低胎压。

轮胎倾角

外倾角是指轮胎装上赛车时的垂直倾角。负外倾值表示轮胎顶部向赛车车体倾斜,正值则表示相反的倾斜方向。负外倾角可以在高速过弯时提供更好的操控性和性能表现。F1赛车的前轮通常采用负外倾角的设置,而后轮则通常更接近零外倾,以确保轮胎与沥青有更大的接触面积。对于每条赛道,倍耐力都会设定轮胎外倾角限制,以控制轮胎承受的压力。

轮胎温度

为了最好地从轮胎获得抓地力,车手和车队要确保轮胎在起步时处于正确的工作温度。因此,暖胎圈非常有用,期间车手们在赛道上左右转向使轮胎升温,但其实也有专门设计的工具来帮助轮胎达到最佳温度。轮胎保温毯,用电加热,包裹着轮胎使其升温、保温,直到暖胎圈开始前的规定时间。同样,这里的温度规则对所有人都相同,且必须遵守:在2022赛季,干地光头胎可以保温在70摄氏度,而湿地胎的保温温度为60摄氏度,全雨胎的保温毯保温温度为40摄氏度。